NEWS

资讯中心

“虾乡稻”书写生态农业新传奇

发布时间:2014-7-18 16:32:12 浏览人次:

6月12日,第五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优质农产品展览展销活动在园林青广场举行,由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特色农产品“虾乡稻”在展销会上出尽风头,销售火热,深受消费者青睐。

时间回溯至2001年,积玉口镇农民刘主权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论断。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被写入湖北省委一号文件,带动荆楚大地小龙虾养殖大发展。2010年,我市农业部门反复实验,探索出“虾稻共作”模式。自2012年起,与小龙虾伴生的绿色生态稻——虾乡稻米以其绿色无污染风靡大江南北。当年12月,在农业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博览交易会上,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虾乡稻”被评为“金奖大米”。2013年,该公司生产的“虾乡稻”又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殊不知,虾乡食品公司从2012年成立,短短两年时间,如今已发展壮大为千万级的优质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成功的背后,是虾乡食品公司多年来对生态稻米的执着追求。

(一)

今年32岁的刘军是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的掌门人,他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此前,他一直涉足与农业有关的植保和农资经营。近年来,我市的小龙虾稻田养殖正风起云涌。刘军以其独特的眼光,瞅准“虾稻共作”模式中与小龙虾伴生的稻谷无公害特性,决定加工生产优质大米,挖掘这一无人涉足的“富矿”,将这一“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生态大米浓墨重彩推向市场。

要生产生态大米就必须有稳固的水稻种植基地,刘军为此一直在苦苦寻觅。

2010年,刘军组织农资下乡时,结识了白鹭湖农场关山分场农户张丙雄,经过一番攀谈,刘军决定把建立水稻种植基地从关山分场和张丙雄处进行突破,双方一拍即合。

达成协议后,在刘军派出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张丙雄的小龙虾及水稻当年均喜获丰收,虾乡食品公司给出的收购价让他喜不自胜。刘军将张丙雄当年收获的近2万斤水稻以每斤1.85元(高于市场价0.60元)全部收购,委托浩口镇一家大米加工厂全部加工成稻米,并依其种植生长过程、特点取名为“虾乡稻”,定价为每斤6.00元。当年在潜江剧院门前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上,首批“虾乡稻”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一销而空。刘军从中看到了这种绿色生态稻的市场前景,决定做大做强这一品种,打响品牌。当年底,刘军成立了集水稻生产、植保服务、咨询培训、自主经营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机构组织——千特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张丙雄成为合作社第一位社员。

2012年初,我市农业技术人员经过探索,对虾稻连作模式作了一点改进,就是在稻田的四周挖深沟,六月份水稻插秧时,将正在稻田养殖的小龙虾赶到稻田四周的水沟里继续育肥,将“虾稻连作”升级为“虾稻共作”。这种办法一点也不影响水稻插秧,真正做到了种稻养虾两不误。改版后的“虾稻共作”模式让张丙雄尝到了更大的甜头,次年,他的稻田养虾产量由每亩100斤增加到280斤,并且小龙虾不再吃秧苗,增加了稻谷产量。

(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尝到了甜头的张丙雄现身说法向周围的农民作起了口头宣传,加上刘军等人的大量游说,关山分场的不少农户也加入了千特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张丙雄的虾稻共作面积逐步发展到了100亩。该分场共有耕地1.3万亩,在张丙雄的带动下,许多农户将旱地改成了水田,虾稻共作发展到了8000亩。据初步测算,采用虾稻共作模式后,因为稻米卖上了高价,当地农户每亩地仅稻谷一项收入就增加500元,达到1800元左右,如果加上小龙虾收入,亩平收入在6000元左右。

随后,千特合作社在浩口、积玉口等地设立了基地,36位农户加入了合作社,采用张丙雄模式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为了保证稻米品质,千特合作社将入社农户的水稻种植纳入全程监控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保证和提升虾乡稻品质,虾乡食品公司还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潜江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作为合作社技术顾问和技术指导,定期将农民组织起来,由他们进行现场培训授课,通过实地指导、发送资料等方式,统一对社员进行培训,三年来共培训20次,累计培训农户4000人次,先后推广新品种6个,推广新技术4项,推广高效种植模式4种。

(三)

采用“虾稻共作”模式生产的大米品质如何?去年3月获国务院津贴的市农业局农业专家贾平安向记者介绍,小龙虾本身对水质要求就比普通鱼类高,在小龙虾的养殖水域,严禁滥用农药和化肥,由于小龙虾性价比高,每斤市场收购价高至十多元,稻农为了保证小龙虾产量和品质,必须使用生物农药和无公害农药,而这不经意间,也促进了水稻的无公害生产。

据了解,“虾稻共作”模式使用的农药是无公害农药,其使用次数也比常规稻田少3至5次,“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贾平安告诉记者,他认为,“虾稻共生”模式的品牌和产业效应不可估计,值得大力推广。

2012年底,刘军正式成立了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租用厂房,投资300多万元引进大米加工设备,并注册了“虾乡稻”商标,将无公害大米全面推向市场。

虾乡食品公司采取“科技+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刘军介绍,“虾乡稻”水稻从种植到稻谷收获,必须在公司“五个统一”的管理下,由公司组织进行统一优良稻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生物防疫、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标准,以确保稻谷达到绿色环保生态稻标准。

(四)

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项成果。2012年,虾乡食品公司捷报频传,当年6月,在襄阳举办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南方区现场观摩会暨湖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第二期推进会上,虾乡食品公司报送的“‘虾乡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被推荐、推广应用,从此,“‘虾乡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如虎添翼。年底,该公司选送的虾乡稻米,以米质优良,粒形整齐、饱满,晶莹剔透,口味清香等优点,在农业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大米”称号。继被评为“金奖大米”后,2013年再获殊荣,获得了第十届武汉农博会“金奖”,企业也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虾乡稻米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去年,“虾乡稻”生产基地发展到1.5万亩,收购稻谷900万公斤,加工销售880万斤,产品销售辐射全省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该公司合作社成员达到2000多户,公司按每斤高于国家保护价0.4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基地亩平收入达5000多元。白鹭湖农场种田大户彭幸平和虾乡食品公司签订了订单,每亩田可多赚500元,再算上小龙虾收入,100亩地能挣30多万元。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虾乡稻”品牌高端大米供不应求,“虾乡稻”也成为潜江响当当的特色农业品牌。

今年,千特合作社社员计划发展到5000户,基地面积扩大到8万亩,力争达到10万亩。并加大设备更新和市场营销力度,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加工稻谷5万吨,销售虾乡稻米3万吨,虾乡稻焌米茶384吨,完成虾乡稻大米、焌米茶生产车间、原料库和公司综合楼建设,2015年开工建设“虾乡稻”米汁饮品生产车间、虾乡稻米油生产车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为潜江农业经济的重点特色产业,“虾稻共作”铆足了劲头,去年,我市对高标准建设“虾稻共作”板块基地给予资金扶持,鼓励连片开发、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标准生产。对实施虾稻共作基本改造的农田,每亩按照40元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对连片发展1000亩以上的板块基地给予1万元奖励;而植根于潜江大地、以绿色生态农产品“虾乡稻”为原料的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也正在鼓足干劲,在江汉平原上续写着一幅幅精彩画卷和一个新的传奇。(潜江日报记者刘同斌)